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脱不下的长衫,放不下的笔杆:困住我们的不是“孔乙己”

发布时间:2023-02-25 16:49:05 来源:红网


(相关资料图)

□舒添(郑州大学)

在近期微博热搜榜单中,出现了“孔乙己文学”的热词,配有导语为“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这一话题很快便引发了网友的积极留言讨论互动,部分主持人、大V也纷纷转发表达自己的想法。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在“四书”“五经”中耗尽年华,沦落到求乞仍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一心读书,却终生未能考中秀才。他与当下面临生活压力大,求职困难的年轻群体产生了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于是网友便借助这样一个形象与自身进行人生境遇上的建构和联系,随后在微博上掀起一波孔乙己式文学的热潮。

评论区的部分留言颇耐人寻味,如:“念过大学进过厂,白天黑天连班倒”“都说学历是敲门砖,结果却筑成了自己下不来的高台”……字里行间透露着的,或是对生活现状的倦怠,或是对未来前途的担忧,又或是对“学历贬值”的无力和迷茫。

诚然,这样的戏谑、自嘲般的感慨,打破了以往年轻人身上那种朝气蓬勃的刻板印象。随着疫情之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不论学生还是打工人都进入了“内卷”的激烈比拼,类似“零和博弈”的无效竞争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由此给年轻群体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成本升高和工作任务的增多,更深层的是精神世界的疲累和无力。“二舅又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当年风华正茂的自己,以为是个人才,如今却不知该何去何从”,这些言论致使“读书无用论”“阶层固化论”甚嚣尘上。

经笔者粗略统计,发文的网友大多为中青年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可能正处于完成学业或求职、工作的状态。而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表示,在结束学业求职过程中发现,一方面,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会找到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拥有幸福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中找不到自己的“萝卜坑”,被提供的岗位与自身意向岗位在条件上相差甚远,或是相应企业的招聘条件越来越高。由此他们看到了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残酷现实,从而陷入了自我怀疑和纠结的漩涡。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摆脱这种心灵困境呢?

作为年轻人,我想我们需要在内卷化的竞争生活中,时常停下来歇一歇,用片刻的小憩来给自己回回血,不要忽略人作为生灵一粟独有的思维火花和生活本身给予的馈赠。同时,在行业逐渐饱和、发展空间日趋渐满的今天,更要时刻琢磨自己前进的方向,调整旗帜的方向——有时习惯了“红海”火拼,却忘记了大片的“蓝海”无人开拓。

而对社会而言,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用“玻璃心”“狂妄被打脸”这些粗暴的字眼,给当下正被现状所困扰并苦苦挣扎的年轻人贴上有颜色的标签,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内心关怀和照顾。政府出台更多社会保障和结构性政策,企业要设置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打通人才流动的空间,才能更好地防止阶层固化——将结冰停滞的冰潭融化为源源不断的活水。

“脱不下的长衫,放不下的笔杆”,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孔乙己般地固执和麻木,而是与命运斗争中的倔强和不屈。恳请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