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3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3中国期货业年会”近日在深圳举行。华泰期货总经理赵昌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科技驱动,打造风险管理业务新模式》的演讲。赵昌涛认为,期货行业对风险管理业务的探索尤其要考量交易型客户和产业客户的特征——交易型客户存续短,产业客户痛点多。
“解决风险管理业务发展的问题,首先对风险管理业务进行重新定位,其次探索构建科技型平台化的发展模式,整合全业务链的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赵昌涛说。
风险管理业务是期货行业的创新试点业务,虽然前景光明,但一直存在盈利能力不佳、服务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在赵昌涛看来,风险管理业务应重新定位;传统意义的风险管理业务,主要以经纪业务为主,在服务产业的过程中仅仅关注产业客户的市场风险、价格风险。
赵昌涛认为,在新形势下,期货公司不仅要关注产业客户,还要关注交易型客户。作为金融机构,期货公司主要的核心能力应该是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处置风险:针对交易型客户,期货公司之前做得比较好的是风险处置,但是并没有帮助客户识别风险和管理风险;针对产业客户的服务,期货公司仅关注到产业客户成熟期采购的价格风险。
“原来是以市场管理风险为核心,新的风险管理定位要拓展到企业的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并且关注客户全生命周期,在各个阶段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赵昌涛介绍,对于如何解决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华泰期货的答案是构建科技型平台化业务发展的模式:一是平台获客,二是平台服务,三是平台赋能。
以交易型客户为例,华泰期货通过平台特色服务和高质量内容输出为客户赋能。从该平台的运营效果来看,客户的持仓水平由50%~60%的水平下降到36.7%;90%以上新客户存续1年以上,客户休眠占比仅为6%;盈利客户占比高于同期其他交易客户14%;户均交易相较于其他交易客户增加23天。
针对产业客户的服务,赵昌涛认为有四大痛点需要进一步解决,即专业能力不匹配、期现业务对应关系建立困难、未建立系统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