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图二:韦军民的油纸伞作品。 受访者供图
【绝活看点】
(相关资料图)
刨竹、钻孔、穿线、串联、裱伞、翰花……广西贵港壮族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80后匠人韦军民在遵循古法技艺的同时,改良伞面材质、拓展翰花题材、融入壮锦织法,让油纸伞成为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
身着布衣,手持羊毫,轻扶伞面,将调色盘中的酞青蓝颜料点蘸几笔,细细勾勒,净白伞面的最外围便形成一圈青花图案……记者走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坦阳村的汉古伞庄时,只见韦军民(见图一,本报记者郑壹摄)正聚精会神地进行着壮族油纸伞制作技艺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翰花。
作为广西贵港壮族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韦军民自6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油纸伞制作。“古法制作一把壮族油纸伞要经历刨竹、钻孔、穿线、串联、裱伞、翰花等81道工序,耗时15天左右才能完成。”虽然对制作油纸伞的各个环节已经非常熟练,韦军民还是会把传承谱系放在手边,时时翻阅。这本传承谱系详细记录了制伞所需的工具和技法。
制作一把好的油纸伞,选竹是基础。汉古伞庄的后山上有2000多亩毛竹林,每到秋末冬初,韦军民便会带着镰刀,进山砍竹。“制作伞骨选用4到6年的毛竹最佳,含糖量少,不易生虫。”韦军民说。砍回的毛竹需要在水中浸泡数天,泡出青竹中的蛋白质和糖分,从而达到防腐防虫的目的。
削去竹子的青皮,将竹筒劈成长短整齐的竹条用于制作伞骨,其余的竹条则用刀修成扁平的竹片用于制作伞撑。在伞骨和伞撑上钻好孔后就可以开始组装了。伞骨的组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否则会出现凸起,影响美观。韦军民在多年的制作中琢磨出了一个小窍门:用镰刀在伞骨上划一道划痕。按照划痕的走向依次组装,伞骨就会平平整整。
伞骨和伞撑让油纸伞有了骨架,可如何让伞面更结实牢固?韦军民大胆创新,在伞纸中加入棉纤维。左手轻扶伞骨,右手将棉线在每一根伞骨上缠绕两圈。缠线讲究松紧适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则撑伞阻力大,太松则无法起到加固作用。“松紧的力道全在手上。”韦军民说,直至28根伞骨被全部缠上至少3圈棉线,伞边穿线这一步才算完成。经过棉线加固的伞面稳定性大大加强,防风能力极好,再大的风也不必担心伞面被吹翻。
裱伞后是翰花,这一环节要求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审美能力。传统的油纸伞伞面图案取自花鸟、人物、山水等国画常见题材。在此基础上,韦军民将脸谱和手绘青花纳入其中。“现在我们有了更大的突破,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定制图案。”韦军民说,要不断结合时代风貌进行创新,让油纸伞成为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
翰花完毕,还要给伞面刷上桐油用于防水。韦军民用刷子均匀地蘸上桐油,慢慢地从伞头刷到伞沿,一遍刷完,待伞面晾干,再重复之前的操作,总共刷3遍才能让伞有最佳的防水性。为了更好地凸显壮族特色,等伞面完全干透后,韦军民还在伞头和伞撑处用彩色丝线织上密密的菱形图案。玫红、淡粉、金黄、翠绿、天蓝、大红……韦军民双手交替,一条条彩色丝线也随之跳动交织。“穿线手法参照了壮锦的织法,壮锦多采用菱形图案,象征着田地。”韦军民说。
十年一日,孜孜矻矻,韦军民的油纸伞现在已经小有名气。2017年10月,贵港壮族油纸伞荣获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最佳商品推广奖”。2019年,贵港壮族油纸伞制作技艺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10月,韦军民入选广西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贵港壮族油纸伞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韦军民始终在思考。“制伞用的竹子有些重,在不改变外观的前提下,未来可能会换成轻钢或者树脂,这样能更轻便。”现在,韦军民的油纸伞加工厂里共有50多名工匠,他们正共同探索着油纸伞融入现代生活的多种可能。不仅如此,韦军民还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工作室,教外国留学生制作油纸伞。“希望这些精致优美的油纸伞也能在世界的更多角落绽放美丽。”韦军民说。(本报记者 郑 壹)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27日 第 06 版)
责编:张靖雯